《天生我材必有用英材教育学》,看似一本学术著作,但它却是由117个故事引发的教育深思,这些故事的时间跨度约就在100年左右,这些实实在在的故争,它们大都发生在中外顶级科学家身上,其中有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有些则就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身上。这些真实的故事、配合教育专家的讲解,足以让没有任何教育学“专业知识”的读者充分理解和共鸣。这得益于贺教授以及参与著作的其他几位教育专家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出色的语言文字才华,所以,这是一本很好看、很有趣,非常具备阅读性的书。也是一部很少见的、能让人无需忍耐枯燥而轻松阅读的教育学专著。它能让没有什么专业知识背景的读者,迅速明白,教育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向每一位关心教育的人士推荐;无论是对于教育从业者、孩子的家长,或是将为父母的年轻人、乃至心怀成才渴望的学生,它都能带来良好的启发。为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以下感受:
自从钱学之问公开后,全国上下,特别是教育界都在思考“中国为什么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关系着每个孩子前途,关系着每个家庭命运,以及关系着国家未来重大问题。发表言论的人很多,似乎都知道根源,勿外忽:体制、制度、政策、环境以及不按杰出人才成长的规律办教育等等。怎么办呢?没有答案。
民众急迫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育专家与教育管理部门给出一个解。
重点大学的老师们,从事超常教育的老师们,也许最有发言权。
果然,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工作过的“少年班优秀班主任”贺淑曼教授最近出版了一本《天生我材必有用:英才教育学》,可谓正逢其时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她作为一名积累了数十载英才教育经验的教育家,在这部用智慧与心血倾注的论著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新的英才全人教育观念;为社会、为教育行业、也为亿万中国家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
贺教授在书中提出了她创造性的英才全人教育观,概括出杰出人才的四大基本特质:他们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持久的热忱、超常的创新与超常的绩效。并详尽地论述了这四大特质的成长规律。纵观古今中外为人类社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无不呈现出这样的事业规律: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强烈的使命感),孜孜不倦地奋发努力(持久的热忱),面对问题总是有新的创意和方法(超常的创新),并总是能迅速高效地完成工作(超常的绩效)。贺教授指出这高度凝炼的四大特质,可谓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指出了,如何根据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办教育。
同时,贺教授指出,人品是英才永远的魅力等。老师和家长要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自我意识,与良好的品德意识教育,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是杰出人才获得社会认同、取得成功的基础素质,也无疑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家长本身要会做人与做事)。
如何让英才全人教育理念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贯彻?
针对实施教育的最核心机构、我们的教育行业,贺教授提出了普及英才教育的四项建议,将更有利于“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资本”;其中包括: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对人生位置比努力和天斌更重要,因为天才也怕选错行;改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囯家完全有能力多办小学、初中,让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去精耕细作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赋予教育制度以一定的灵活性;兼顾优质教育普及与超常智力生的超常教育的“两条腿走路”。
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关于教育公平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孩子的独特天赋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启发、为将来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打下基础。基于教育公平,看似很难实现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因材施教”;但实际上,通过对现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方法的改进,配合以家庭教育等多种手段,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新的平衡点,既不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又得以发挥出每个孩子的独到天赋。这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尝试和努力。
贺教授在“阶段教育”中,指出了大方向,再具体的操作是需要大学、中学、小学去作教学大纲了。
这本《天生我材必有用英才教育学》,真是囯内第一部,也许还是世界上笫一部。据悉台湾心理出版社即将用繁体字出版。我望大家先睹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