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中学,天津市教委直属的公立重点高级中学,地处天津市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是闹市中的“文化重镇”。上个世纪20年代,“五四”的呐喊和北伐的战鼓,惊醒了沉睡的中国。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国人,为了争取华人子弟的上学权益、打破侵略国垄断殖民地教育的局面,由时任天津英租界纳税会董事的庄乐峰发起、各界募捐、工部局补助,于1927年筹办成立了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学校——天津公学。这便是耀华中学的前身。为将“光耀中华”的深刻内涵植根于耀华的精神之中,第三任校长,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赵天麟树校旗、印校徽、定校色、谱校歌、撰校志铭,确立了“勤朴忠诚”的校训,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融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思想。
建校至今,数万名英才儿女从丰沃的耀华园走出,奔赴祖国内外,在不同的舞台上演绎精彩。其中有包括钱伟长在内的15位“两院”院士,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者朱传榘,新华社驻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天津市原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聂璧初,美国加州蒙特利市前市长、美国国务院东西方中心董事陈李婉若,新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艇长、《林海雪原》的英雄原型刘蕴苍,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华益慰,著名书法家王千、陈骧龙、范润华,著名艺术家黄宗洛、鲍国安,歌唱家蒋大为、刘欢等。
师德高尚、爱生如子、教艺精湛、敬业乐群的教师队伍,是耀华学校丰碑高耸的基石与根本。志存高远、担责奉献、俭朴率真、实事求是的学生团队,是耀华得以辉煌长在的不竭动力。在“给问题解决更多方法,给学生发展更多机会,给学校教育更多可能”理念指引下,耀华的课堂成为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丰富的课程给耀华学子提供了更多课程选择的机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自然体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的选修及拓展课程,家长积极参与的“耀华讲堂”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拓展了学生能力的空间。把世界作为教科书,耀华还与全国乃至世界名校建立联系,把名师请进“卓越讲坛”,让学生与大师同行,感受名师风采。在哥伦比亚建立的孔子课堂,与美国费城威廉潘宪章学校建立的领袖夏令营,给予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创办于1988年的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在激发学生创造才能、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丰富学生情感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2010年,学校成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后备梯队培育中心”,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力图构建具有耀华中学特色、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验班本着务实性、实践性、均衡性、开放性、弹性和发展性六大原则,构建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四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拓展型课程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在“宽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宽度”用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度”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的立意从“教师能力为本”转变为“学生需要为本”,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总体框架结构包括:
1.人文社会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视野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先后开设了国学知味、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鉴赏、英语视听文学欣赏、模拟联合国、美学欣赏、礼仪、茶艺、中国结、十字绣、陶艺等课程。
2.STEM类课程。借鉴美国STEM学科集成战略思想,开设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综合课程,将工程教育、技术教育融入科学与数学的课程研发,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提高设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技术与创新”是这一类课程的典型代表,仅2012年就有28名学生分别获得了国家专利。
3.学科拓展类课程。满足理科见长的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进行更深入学习的需要,增加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在适当学段邀请大学教师为学生开设相应课程。数学技术与数学学习、物理传感器、趣味化学实验、数学奥秘、有机反应机理等均属于此类课程。
耀华中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寓德育于一切活动之中,启迪带动引导,领悟代替说教,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创造优良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升华。耀华的历史已将“光耀中华”的使命注入每一名耀华人的灵魂,薪火相承。近年来,以“立爱国志、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创建“周恩来班”系列活动,引领耀华学子像周恩来那样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坚持耀华中学学生形象标准,养成耀华学生应具备的优秀素质,让学生在求索“真、善、美”中成长、发展和完善。
一年一度的“耀华杯”文化大赛、“耀华杯”英语风采大赛、“放飞青春携梦耀华”校园诗会、“头脑”运动会、“笑满堂、品吉祥”相声大会以及心理健康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心理健康使者团、爱心志愿者社团、原创音乐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丰富了耀华学子的生活,润泽学子的心灵。鲜明的校园文化使耀华学子站得更高、飞得更远。他们将耀华精神的灵魂、时代发展的脉搏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耀华学校是一个乐园,这样的乐园彰显着生命与活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以荫泽,得以伸展,在独特的学校文化积淀中,生命相依,意念相随,心灵相映,精神相托,共同铸就光耀中华的梦想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