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把超常教育办得正常些

发布日期:2014-06-02    浏览量:3482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

分享:

近来,一些地区幼升小“超常”和“特长”考试十分火爆。动辄数千人的考试,不仅令社会各界为之瞠目,更与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大开玩笑:你不许提前录取,我偏就公开测试。

其实,办超常教育没有什么不正常,它既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纳教育的一部分。超常教育世界各国皆有,但大多波澜不惊,为何我国这般轰轰烈烈,以致40人左右的学额2000多人争取?看来问题还在于我们把超常教育办得“不正常”,一些人将超常教育视为少数人专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

超常教育,欧美国家称之为“英才教育”或“天才教育”,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在我国,无论面对的是“天才”,还是“智障”,因材施教都不应该变成少数人的特权。受教育机会均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

超常教育不必然等于优质教育,正如特殊教育也不等于优质教育一样,它们仅仅是有针对性的教育。认为从事超常教育的教师一定要比其他教师优秀的人,是不懂教育的人。他们不理解:虽然教育对象不同,但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努力实现学生最优发展的责任却是相同的。

超常教育被异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人心中潜在一种认识取向:被超常班录取,即被鉴定为“人中龙凤”,因为只有少数人才可能具有超常潜质。这种认识取向常常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开发成牟利的工具。学校打着招收“超常生”的旗号抢夺优质生源,商人打着“超常”培训的旗号忽悠家长赚钱,家长们钻“超常”的空子争取5%的择校特权。

维护“超常班”的人士常打着两个幌子,一是“科学”,二是“反对逆向歧视”。这的确很唬人。心理量表测过,面试滤过,试读淘汰过,剩下的怎么可能不是金子?过程怎么会“不科学”?可是,哪个心理学家敢声称他的量表能够诊断出天才?那些拿量表号召家长报超常实验班的所谓心理学家们,有没有告诉过家长量表是有信度和效度的,实验是有风险的?其量表的信效度又是多少呢?这一切,都还没有答案。

北京十一学校没有办实验班和天才班,但是却打破僵化的教育管理体制,让每一名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它不仅创造了学生学习需求个性化满足无障碍的校内“走班制”,其经验更破除了超常教育必得办班的谎言。还超常教育和特长教育以本色,既不要神话,也不要特殊化。要把超常教育办得正常化,还孩子一个清静祥和的校园。守护我们的孩子,营造安全的教育环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